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必备6篇)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1篇

新品、新品牌成为消费增长中的重要一环。2024年北京市商务工作报告中提到,北京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巩固综合电商业务规模,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新增长点。另外,夜间消费也拓展了商业场所的场景,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引导市场主体开发夜购、夜食、夜游等项目。

在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在销售中不断提升时,零售企业将两种模式结合。尤其,去年四季度以来,商超企业纷纷入驻短视频、直播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并实现订单商品小时达配送。

同时,这也形成了流量的变现与联动。部分超市在线上推出折扣代金券,从社交平台向实体店导流。直播、短视频平台也开始瓜分本地生活市场,向“到店”给予流量倾斜。对于线下的零售、服务业来说,抓住这波红利的话,将会带动增长。

老国货品牌也纷纷创新产品,吸引年轻人。朴学东提到,北京市将擦亮北京老字号金名片,鼓励建设“北京有礼”老字号礼品馆,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强化“新字号”品牌培育和推广,引导电商平台加大本土品牌支持力度,提升本土品牌声量。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老字号的创新不断提速。春节前夕,北京稻香村上线了多款联名商品及创新糕点。其中,零号店推出了传统民乐造型的“琵琶糕”、复古柔美的“盘纽酥”、匠心传承的“剪纸方酥”,仿古摆件造型的“翡翠白菜”和生肖“福龙饼”也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另外,吴裕泰的上新也在提速。今年,吴裕泰还与国家博物馆三度合作推出了吉时巧裕袋泡茶,精选国博馆藏画作以国家博物馆大楼正面为主要设计,更显京味儿文化与年轻感。

吴裕泰董事长赵书新提到,2024年,吴裕泰对产品包装、门店空间体验感方面都会进行升级,增加产品及体验的文化属性,通过产品、体验感等与消费者形成共鸣与共情,这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基于品牌与消费者的共情更能挖掘潜力,促进业绩可持续增长。

接轨国际 推动消费扩大化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消费市场也日益繁荣。2025年,北京要达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一目标。为此,朴学东指出,2024年北京着力提振信心,推动消费持续扩大。2024年北京预期市场总消费增长7%左右,其中社零总额增长4%左右。在消费方面,要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引领时尚潮流消费,推动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全球首发节活动影响力。

从具体举措来看,北京在2024年要深化“一圈一策”提升商圈品质,同时推动商业步行街建设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从而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标杆项目。北京还出台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多维联动搭建街区、滨水、赛事、演出经济等融合消费场景。此外,联动津冀办好消费季启动活动,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针对不同商圈的特点和需求,北京制定个性化的提升方案,通过优化商业布局、提升消费环境、引进优质品牌等方式,提高商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自2019年北京市启动传统商圈和商场改造提升工作,已推动完成长安商场、西单更新场、翠微大厦公主坟店等24家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2021年,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完成阶段性改造提升;2022年,制订了《北京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按照“一圈一策、分批推进”的原则,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工作。2022—2023年已推动五棵松、亚奥、西红门等28个商圈率先完成本轮改造提升任务。

此外,北京市还出台促进商文旅体消费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商文旅体融合是当前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北京市通过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体验。例如,在商业街区引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街区;在旅游景点开设特色商业街区,提供丰富的旅游购物体验;在体育场馆周边布局商业设施,打造体育消费场景等。

报告中提到,2024年北京要纵深推进京津冀商务协同发展,探索利用“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实现跨区域口岸物流信息共享,完善京津冀三地联合保供机制,做好商务领域东西协作和消费帮扶。其中,2023年2月底,京津冀地区启动“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以“全年盛惠 全民乐享”为主题,“JING彩消费 JING彩生活”为主线,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携手开启“2023京津冀消费季”,并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全球首发节、品质生活节、故宫以东、惠民文化消费季、夜京城等22项市级重点活动。通过联合举办消费季活动,从而加强三地之间的消费互动和合作,共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王维祎 胡静蓉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2篇

一是消费供给大幅增加,消费地标不断涌现。2023年,新开2万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21家,新开商业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消费供给大幅增加。京西长安中骏·世界城、西三旗万象汇、首开LONG街开业,填补了京城西部、北部、回天地区高端商业的空白。升级改造而来的DT51、THE BOX年轻力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成为潮流大咖聚集地、年轻新生代打卡新地标,消费地标不断涌现,持续优化消费空间布局体系,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2019年出台首店支持政策;2020年出台首店版政策,新增对首店引进方和首发首秀活动给予资金支持;2022年出台首店版政策,加大对老品牌创新发展、国内本土品牌首店、新品首发活动等的支持力度。2021年-2023年,北京累计新增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2659家,其中全球首店13家、亚洲首店11家、中国(内地)首店171家,北京首店2464家。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3篇

新时期,北京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硬政策”和“软环境”,为企业培厚发展土壤,提升北京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助力在京各类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推动6G、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首要目标,着力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不断夯实“北京标准”“北京效率”“北京诚信”营商环境3大基石,全面优化6大环境,实施人才创优、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升级等8大行动,带动营商环境实现突破跃升。

三是继续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继续办好品牌日、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广泛交流,积极推动北京企业在国内外推广“北京品牌”。在国际交流平台以及国际交往活动中,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海外知名度、更好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自主品牌价值提升。

四是持续支持品牌发展。建立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一步开放平台、开放空间、开放场景、开放资源,打造北京品牌矩阵。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4篇

一是举办中国品牌日北京活动。北京连续5年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邀请北京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形象展示,通过央媒、市级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扩大活动影响力,讲好北京品牌故事,提升北京品牌知名度和北京品牌企业获得感。

二是举办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举办各类品牌性论坛和创新性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品牌。

三是举办金融街论坛。2012年创立以来,金融街论坛已成为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重要平台。2023年论坛邀请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积极贡献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四是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自2012年举办首届以来,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品牌。2023年服贸会开展了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为国际先进服务和中国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搭建重要桥梁。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5篇

颁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鼓励创新、放权赋能、稳定预期”为主基调,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领域研发突破,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新材料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支持中关村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24条政策,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加强创业孵化和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率先打造23家标杆孵化器。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新设4支百亿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北京企业品牌建设规划 第6篇

北京市于2020年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并启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开放能级持续提升。推动_批复的首轮251项“两区”任务基本实施。《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获批,迭代推出175项新的改革创新举措。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4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等50余项全国首创性政策、形成60余项体制机制创新,落成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是开放布局持续优化。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打造“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5个自贸品牌。优化综合保税区功能布局,天竺综合保税区2023年进出口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设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京津冀三地签署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探索地方事权“一地创新、三地共享”。已落地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北京中日合作创新示范区等开放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放布局,成为北京深化国内外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引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

三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券商、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探索国际研究型医院等模式创新,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万家。2020年至2023年,北京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89亿美元,占全国的9%,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近97%;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年均增速达8%。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北京上榜企业53家,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猜你喜欢